设计的善意:《现代装饰》30周年设计师沙龙

2015-5-07 16:58:23  出处:其他  作者:佚名  

  当“设计”和“创意”渐成时尚,业内不断有人提出“被设计”的“原罪说”。如今,各方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一种“口头禅”,“设计以人为本”已演变成一句非常时髦的商业广告语,“人”却不断被庸俗成为形而上的空洞概念,栖身于与己无关的”生活与主义“之中。而设计对人的真正关怀,却变得难以实现……

  2015年3月31日下午,由《现代装饰》杂志社主办、嘉乐石材与风语筑展览协办的“设计的善意”——《现代装饰》创刊30周年系列主题设计师沙龙上海站”在上海市闸北区江场三路191号风语筑展览大厦10楼举行。

“设计的善意”——《现代装饰》创刊30周年主题沙龙

  现代装饰杂志社总经理林松、上海元柏建筑设计总经理史迪威、厦门嘉和长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少川、上海迅美装饰设计总经理赵辉、GID国际设计董事曾建龙、上海熠彩装饰设计设计总监高龙、上海大朴设计合伙人朱小斌、上海尚窗室内设计设计总监李秀儿、海南海派环境设计设计总监吕玉玺、宁波夏志华室内设计设计总监夏志华、大木叙品设计设计总监蒋国兴、上海灵歌装饰设计运营总监刘伟、贵州五加行设计总经理黄河、深圳中装建设技术总监苗日华、苏州善水堂创意设计创意总监朱伟、宁波西格设计设计总监李必胜、嘉兴太一建筑装饰设计总经理创意总监潘新华、上海星杰设计陈宣青、上海乐益装饰设计韩蓓、上海五间堂设计陈胜、上海谨樽设计刘艳荣、上海J&S李洁、嘉乐石材美国AM3公司CEO Roy swindal、嘉乐石材美国AM3公司技术总监John swindal、嘉乐石材总经理郎凌峰、青海天乐实业董事长助理高威、上海风语筑设计副总经理薛宇慈、现代装饰杂志社区域市场总监王建军、刘彦廷、江西赣鄱设计联盟理事长李朝晖等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沙龙由现代装饰杂志社区域市场总监王建军主持,在当下喧嚣与浮躁的社会,“我们”与设计又如何置身于一个区域、环境和社会的存在关系之中?我们又该如何思考设计中“人”的问题,这已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意识,更应该是一种回归生活本真的设计情怀。

  王建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建军

  今年是我们《现代装饰》创刊30周年,届时我们将举办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今天我们在上海启动我们全年系列活动,本场沙龙的主题是“设计的善意”,我们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给更多的设计师一个发声的机会。我们在25周年的时候提出了“中国设计再出发”,我们在今年30周年时我们倡导设计的回归。设计的回归大家都说要讲究设计的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设计行业是处在一个最好的年代,但是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因为大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大家都在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就是要回归到我们人性人心对于本质的生活。我们常常跟很多朋友交流,我们作为设计师在向外看的同时是不是应该适当地向后看?包括我们是不是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要什么?过去30年说明了中国一批设计师的成长和崛起,其实向外看老外的东西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向内看呢?这中间有一个向前看,向前看是大家要走的路,因为前面没有方向,没有人给你指路,只能自己没着走。这时候我们要适当地向后看发现一些我们老祖宗的东西。

  林松:提供开放平台 助力区域设计

  2015年是我们《现代装饰》杂志创刊30周年,所以我们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今天这场活动算是我们今年系列活动的启动。很高兴今天能在上海和各位设计师朋友相聚,华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前沿,我们也一直很关注华东地区的设计师群体,希望大家以后能跟《现代装饰》杂志多互动多交流。作为一个室内设计领域的专业媒体,我们希望给各位设计师朋友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推广宣传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亦为大家各自设计公司的发展和我们中国设计行业的建设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史迪威:价值的重建 以善为出发点

  当下在设计的发展来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间点。欧美国家在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里,经过约三四十年的发展之后,走到了一个瓶颈,也就是当工业技术在推动材质的运用走到淋漓尽致的时候,设计师到底该往哪里走?

  我认为,这就回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点,“善”在我们传统对于艺术的追求里面,我们称之为真、善、美。善在第二个位置,设计师要同时具有真善的时候,老师不教你是怎样“美”。在设计领域,这就回到了一个寻找设计师本质和人需求的根本时代和时间。

  大概在上世纪70、80年代,建筑现象学在那段时间非常火热,业界忽然开始对于所有的,从造型从材质的乱用有非常多的批评,非常多的杂志开始反对和开始对这样一种无限扩张,浪费资源表现的角色开始回头希望寻找一个人性根本里面的价值。这种价值开始,包括几个非常重要的,像加州一个建筑师他写了一本书叫《人体记忆与建筑》,这样一个角色开始回归,人小时候成长记忆扮演怎样的角色?体验扮演怎样的角色?你成为设计师和你过去的过程有没有关系?和你过去成长过程有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只会做一种设计吗?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设计师做不同的设计?

  国外很重视“我到底是谁?我哪里出生?我会做出今天这个设计是为什么?”他不再是一个没有根的设计师,而是回头去面对了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在新的材料和设计出来时,每个设计师或多或少都很惶恐,就怕做出来的东西上不了杂志,这时候的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去看看国外真正得奖的,国外杂志得奖的作品,你用中国现在做的最出色的东西跟他比,真的高太多了。他们做得非常简单,一个楼梯,一个窗子,有一些光影的做法。他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师主要是他对设计理念根本的追求,他成长里认为这就是对的。

  你小时候被蛇咬,从来没有被蛇咬看到蛇是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讲杯弓蛇影,寓言里面讲到,经验常常扮演着成为一个设计师不可磨灭的观点。今天我们设计师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把自己的人性磨灭掉,你不再看到自己,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不知道你是谁。这样的情况反映到我们今天很多的设计师身上,都是他们的困扰。这样的困扰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在我们装修设计行业进步时需要反省。

  我们过去谋得一份工作,赚得每月工资都很困难时没有机会想,等到你有一段基本的工作才开始想: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其实我们这个行业是以“善”为出发点的,当你是一个渺小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你认为怎样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东西对你的打击最大?这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你会不会尊重别人的要求呢?

  人心实践中不断看到自己被磨灭,当业主不了解你可以忽悠他时,你怎么做?以人为本,以人的经验为本,以“善”出发点为本的大环境它存不存在?其实它在我们人心里是一直存在的。上帝造这个人为什么让你从小长到大?从在襁褓的婴儿环境里面长到你,你在不好的环境里面越来越茁壮,你不可一世的时候是否还怀有着赤子之心和基本人性里面对于弱小,对于无知人的一种尊重呢?那个其实就回到了我们这里可以发觉的一个重点,就是“善”的追求。

  孙少川:设计就是不断的研究细节

  从做设计到今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做设计,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多地探讨我们的设计研究。因为这样一个研究的成果,可以让我们使用无数遍,我们也因此得到很多的好处。

  既然很多业主付了很多设计费给我们,那我们设计师要干什么?我们要做的东西肯定比业主的要好看。既然我们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公司,根本不需要跟人家谈这些。说你这个空间做出来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达到怎么美。我觉得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从另外一个方面去为业主创造一些真正的设计价值,附加的价值。

  我在很多设计项目中,一直在研究功能和材料等细节。第一,我希望我用的材料损耗率最低,这是我每一个项目设计一定要做到的。假设这里面铺了这些地砖,地砖要节约材料,还要为施工提供有力条件。如果地砖工人一天可以铺20平方,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他一天可以铺30平方。我要控制材料的力量。

  第二,在空间的设计上,我们好比一个吊顶上面的设计,大家可以忽略掉我们光源的设计,一种是基本照明,一种是灯光的氛围设计。在这里面使用这么多了,照明第一,有没有真正达到我们提出来的绿色环保呢?这些东西都是我在设计过程当中很注意的,我希望达到最基本的照明和灯光氛围,我希望功率减到最低,这也是我在设计时一直追求的。

  所谓的环保低碳,我就开始研究我们每一盏灯,串起来的电线我希望它是最少的。每一个项目我都在排算,电线从外面进入到里面空间我应该怎样布灯电线才能达到最短的线的距离,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另外,所有空间设计什么最重要?我认为无非是两种。第一,所谓空间应该是为人设计,我不管是酒店空间还是哪里,两方面不应该有动摇。第二是健康,人是空间的主要。所以设计出来要真真正正为人服务,人的健康从哪里来?我们大的环境破坏掉了,城市里面汽车尾气水也破坏掉了,只有人居住的空气是健康的。加上如今所有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像甲板、化工油漆,这些如果在我们设计空间里面没有慎用,我们的居住空间也都非常不健康了。所以我也在做一个健康空间的设计。

  谈到健康空间,我在我自己的办公室做了十几年的实践,最终实现了我所要的健康空间的设计。我的空间大概有60多平方,大概我可以把所有窗户全部密闭,我们在场所有人都点烟让我们闻不到烟味。我不需要利用到排风扇,利用我们空气当中的正负压设计就可以达到。让这个空间里面所有人都闻不到烟味,可以正常排烟,这是我设计出来的,真的很不容易。

  再就是真正人性化的设计。人性化我提一个最简单的,好比今天我们在座所有人在这里,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今天手机拿出来了以后每一个人当手机没电时怎么办?找充电器的插座应该插在哪个地方。我们的设计是为人设计的,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有一条线拿出来在位置上面可以充电,这也是我一直在探讨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东西。

  再谈谈吊顶,很多人没有关注吊顶。吊顶设计最有功夫的是后面没有吊顶的所有设备管线,那些才是我们室内设计真正要去研究的。我从1996年做到今天的所有设计,没有一个吊顶在现场不可以实现。我一直在探讨所有吊顶里面所有的设备跟结构,那些才是我研究的一个真正方向。这里面每一个空调口,包括石膏板顶上的每一条线,从哪里走过来到哪个地方,其实就在我们这个方案设计里面全部划出来了,一条消防管、一个空调风管,应该是在哪个地方?风管直径多少?这些都是我在设计时花了很大精力研究的。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些东西呢?我的设计出来之后我要保证百分之百在我的设计项目,我的空间里面,一定可以达到我设计效果,满足我的设计要求。这么多年来,1996年做设计到今天,我从来没有因为一个项目派设计师到现场服务的。

  很多设计师甲方催的那么紧,我们跟人签合同了应该赶紧出图,不然甲方就对我们有意见了。我设计的过程可能跟甲方签的时间有了延期,但是我会提前和业主沟通。你要让我提前给你保证可以,但是设计的深度不够。不够的话对你的影响其实很大,哪个地方做不了我考虑不周,其实会导致你后面施工周期更长。如果我们能做到主动式的服务。如果我提前跟业主沟通的话业主会很感动的,我往往有时候项目会延长几天,但是我的深度会做得很深。

  我做的所有空间设计,只要是我公司完成了任何一个项目,我进到这个空间你可以问我任何一条梁,任何一条消防管,所有它们的直径是多少,包括断面,建筑层高,哪条线走到哪里,直径有多大都可以,30层大楼都可以,只要我设计过不用思考我可以直接回答。我一直在努力,在更多的在施工图里面解决问题。

  赵辉:设计师就是一条能落地的“红线”

  我今天不想讲太多的设计,我只想讲我们设计以后怎么去走。2014年我们跟正大老总戴志康先生有过一次交流,他这个人很随性,也很直率,给我的感觉非常好。他说我不会讲什么,我们大家就像聊天一样,他在世界上的位置很高。他就问了我和其他朋友一句话。这么多年,从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你们在座这些设计师也好,老总也好,你们是不是做了很好坏事?我觉得问题非常好。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这些年包括我在内做了很多的坏事。

  很多业主提出来时间的问题,和设计风格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我所投入的资金比例,在座大家都是做设计的,我一说就清楚了。这么多年我作为设计和设计公司的领导,我肯定做了很多坏事。在设计上,包括原材料的浪费,施工上的浪费,包括环保上的污染。前面装修好了,两个月就拆掉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些年我也做了这样的事情。

  2014年我们公司开始调整,像孙总讲的一样,有很多的东西回到最初的原点,到底你设计的每平方米的电线是多少?你用了多少的石膏板?用了多少人工?是不是在前期就可以把它定位得很准?甚至我们公司就讲说,能不能把每根钉子的尺寸、比例、根数算下来。这样觉得有点过的,但是一定能做得到。

  还有一个例子,现在政府提供“互联网+”,有这样一个口号,所以我们设计师在这个时代也得变,也得改,因为时代不同了,不像我们小时候路上只有几台车,现在马路上全部都是车子,安全什么的都不行。

  2014年出了一个“U+”有这样一个产品,是小米投资的,收购这个产品。谈到以人为本这个事情,现在到处都在讲,这是一个广告。三天前我跟“U+”的老板刘总和合作伙伴张总,我们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就探讨,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们就聊到了这个话题。

  当初谈以人为本大家都没有头绪,都停留在精神层面,全在精神层面探讨。U+我说心里话,我只在技术层面上,材料包括施工流程,包括整体工程造价一些东西,我给了他很多的技术支持,但是这个店最终完成不是我做的设计。为什么呢?是U+自己的人员做的实践,他们是怎么来做设计的?

  我们U+国际公寓到底是给谁做的?给人做的吗?客户群是谁?他们每次回到这个公寓给他一个主题是“家”,你到家第一步你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都是对的。所以他们这个项目经过最近这两年成功了,小米收购的时候我说又一个“中国梦”的诞生。我们在2014年做了交通大学房地产总裁班的研讨会,在会上很不客气地刘总说了一句话。所有设计师都完成不了我的设计作品,这是他的原话。说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完成不了他这个产品的设计,我很理解,因为从U+的诞生到结束,我始终在这里面经历过。

  成本,他们酒店所有的管理都是U+的住客自己来管理他自己的产品。他没有什么运用成本。假如说组织一个活动,自己组织,跟我们装修是紧密结合的。我们的设计能不能和客户做到一个共识?不是完全以客户为中心的。我们设计师也是有缺陷的,我在一部分时间停留在精神层面,没有落地做一些事情,包括价格、客户都存在一些问题。

  从以人为本的主题出发,我们室内设计师在空间中的角色是什么?我觉得角色就是一条红线,就像男女搞对象一样,怎么样把这条红线牵的更好,让中间的路程更短大家都满意,我觉得这是我们最终的一个定位。你设计师肯定不是设计主导,肯定不是的。如果是的话这个酒店也很快就关门了,经营者和消费者才是最终的主导。

  提到材料这块我想简单说两句,不说哪家酒店了。我去了几家酒店都是五星级、六星级,我住进来一看材料很漂亮,真的很漂亮,灯光炫丽很吸引人,但是使用不方便。圈椅的扶手可能会触到旁边,不太方便。

  还有深圳一家酒店,五星级酒店衣柜的门打开之后抽屉拉不出来。再有镜子找不到上面明镜的把手在哪里,我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搞了10分钟没搞开,最后下死手掰开了,最后坏掉了。我们现在设计真的存在做了很多坏事。别看你是五星级六星级,你去日本韩国看看,很清贫,但是文化素质和文化背景不一样。我还去了一趟安藤的宝贝大剧院,我挺替他们悲哀。作品很好,但没有做出来,非常粗糙。我看看就是外立面建筑可以拍照片,里面根本看不了,粗糙的不得了。一个再好的作品,没有好的施动单位和业主配合你,没有设计师跟踪是不行的,所以以人为本不能在精神层面,要落地。

  曾建龙:设计就是解决人的生活需求

  我觉得设计回归到最原本的生活方式,包括刚才孙老师在讲材料设计的研究以及赵总对设计这么多年执行的心得,每位都讲了各自真正在生活当中体验到再植入到设计里的。

  从业这么多年,给我体会最深的是,现在当下的设计群体给我感觉不是设计师在玩设计,是摄影师在玩设计。我们现在的传媒时代、信息时代,所有信息资料都是通过传媒的图像数据化来感受作品的存在。所以变成所有的作品都非常得华丽,非常得美。但是很多时候真正你走到这些所谓大师或者所谓很美的图像空间时,你会一下子印象完全颠覆掉。

  设计师可能都完全忘记了设计的最核心是什么?就是解决人的生活需求,就是商业的需要,我觉得这是最根本的。但是由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构造,我们的经济发展,包括我们多元媒体的植入以后,会产生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不断为了追求达到社会的知名度跟效益化大量做一些形态主义的设计。我觉得我们现在所谓讲“设计归真格局”,我觉得应该真正把设计落到生活所需要的点上,那个点比我们去拿一个奖更重要,这是我的感受。

  我觉得设计没有好坏,我也一直在强调这点。设计首先是要解决人的生活需求,你把这个阶段的人需求满足到最大化就够了。如果你只是拿作品区PK他的高度,但你要考虑到作品背后的使用者是谁,作品背后的消费者是谁,我觉得这个才是很重要的。

  2014年我有幸接到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的任务,我是第一季设计师,我也没有想在上海都市这么繁华的地方,当我接到这个案子的时候看了现场,距离半岛酒店大概500米的地方,但是我们想象不到那个地方一个是非常繁华非常有价值有品质的一个空间,一个是你想想不到的贫民窟。一个楼层18户人家生活在不到三米宽的弄堂,他们17户人家的生活都是在这个弄堂里面,30几天,每天都这样延续。17户人家共用一个洗手间。

  我们接到这个案子看了这个老人家,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设计师要改变现状,改变我们客户的生活品质生活需求,我觉得这是设计最大的价值,那个瞬间我觉得所有的东西外象都是假的,还是回归到真正的原点,设计的原点,就是本真,生活的需求。所以我们也用我们的努力改变一个40平方,居住两代人三房两厅两卫的一个格局。因为家庭的这种状态,孩子都没有结婚,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真的非常糟糕。

  我们18户人家30年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都过在通道里面。那天刚好是快到10点钟我们去了,我们看到有人做做饭,刚好有一些老爷爷他从房间提痰盂罐,就是老上海的移动马桶。我本来还不知道那个叫什么。我对这个场景感触非常深,一个人做菜做得非常香,一个人抬着一个痰盂罐子走过去,味道混合时你会想到他们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而且这个过道的安全隐患非常多,都是一些破碎的电线跟油腻的污垢,在这个空间里有30多年的积累。整个空气有点发臭的味道,所以这瞬间让我震撼很大,我努力改变那个格局。

  最后我们很成功地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我们作为一个设计师用我们的本质改变那个场景。我们也跟卫视说,这个通道不在我们的任务之内,但是我们能不能改变它?我觉得那个时候已经不存在钱不钱的问题,不存在什么形态,就只是想改变,就是我们作为设计师真的想改变那个瞬间的状态。所以我们努力花点钱跟电视台一起把那个通道给改了。

  改完了之后我觉得18户人家能够回到最开心最好的一种生活环境,他们每天自己有自己的厨房,而且这个厨房是很干净的,是独立式的。回归到三房一厅两室的14平方。

  当我们改造完我们感触最深的是,那个老爷爷的太太90岁了,他就告诉他老婆你要多活几年,他儿子说,我终于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其实很很简单,他的梦想就是找一个伴侣快乐地生活。这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设计本质的价值就存在了,我觉得设计可以改变生活,设计也可以改变某一些小众的梦想,这时候我觉得我们设计才能够回归到最本质的点。就是设计回归到生活所需的那个面,把设计最大价值化,先考虑生活的根本,未来在根本的形态下,通过我们对美学的追求跟把控,植入进去,我们用最环保最省工艺流程的方式去组成一个家庭的呈现,我觉得这是我这段时间体会最深的一个过程,所以,设计回归本真还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内容请参阅《现代装饰》2015年3月刊。

责任编辑:zhongyi1
公众号二维码
网友评论

选风格填面积,马上免费预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请选择风格
  • 请选择你喜欢的装修风格
  • 简约风格
  • 中式风格
  • 欧式风格
  • 田园风格
  • 日式风格
  • 混搭风格
  • 地中海风格
房屋面积不能为空
手机不能为空
请选择你所在的城市
城市不能为空
60获取验证码

立即免费申请

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热门案例

太平洋家居网官方APP